行業信息
微生物群落分析是通過研究特定環境中微生物的組成、結構、功能及其與環境或宿主的相互作用,揭示微生物群落的生態學規律、疾病關聯或工業應用價值的過程。
1. 實驗設計與樣本采集
樣本類型:環境(土壤、水體)、人體(腸道、口腔)、工業系統等。
樣本保存:立即冷凍(-80℃)或使用保存液(如RNAlater)防止DNA降解。
重復設置:每組至少3個生物學重復以減少個體差異或環境異質性影響。
對照組:根據研究目的設置(如健康vs疾病、處理vs未處理)。
2. DNA提取與測序技術
DNA提取方法:
針對不同樣本類型優化(如土壤需去除腐殖酸,糞便需破壁厚壁菌)。
常用試劑盒:PowerSoil(環境樣本)、QIAamp(糞便)。
測序技術:
16S/18S/ITS rRNA基因測序(物種組成):
靶向可變區(如V3-V4),引物選擇影響分類分辨率(如515F-806R)。
宏基因組測序(物種+功能基因):
全基因組隨機測序,可重建代謝通路(如KEGG、COG)。
宏轉錄組/宏蛋白質組(功能活性分析)。
3. 生物信息學分析流程
原始數據處理:
質控:去除低質量序列(Trimmomatic、Cutadapt)。
去噪與聚類:DADA2(生成ASV)、UPARSE(生成OTU)。
分類學注釋:
數據庫:SILVA(16S)、UNITE(ITS)、Greengenes(已停止更新)。
工具:QIIME2、MOTHUR、Kraken2。
多樣性分析:
α多樣性:Shannon指數(多樣性)、Chao1(豐富度)、PD whole tree(系統發育多樣性)。
β多樣性:Bray-Curtis(豐度差異)、UniFrac(系統發育距離)。
可視化:PCoA、NMDS、熱圖(樣本間相似性)。
差異分析:
LEfSe(尋找標志物種)、ANCOM(處理成分數據偏倚)、DESeq2(豐度差異檢驗)。
功能預測:
PICRUSt2(基于16S預測功能)、MetaCyc(通路注釋)。
4. 高級分析與應用
網絡分析:
構建共現網絡(SparCC、CoNet),識別關鍵物種(hub taxa)。
工具:Cytoscape、Gephi。
機器學習:
隨機森林、支持向量機(SVM)用于疾病診斷或環境預測。
多組學整合:
關聯代謝組、宿主轉錄組數據(如MMINP、mixOmics)。
5. 結果解讀與挑戰
關鍵問題:
微生物群落是否因處理/疾病顯著改變?
哪些物種或功能通路是驅動因素?
群落穩定性或功能冗余如何?
常見誤區:
相關性≠因果關系(需實驗驗證)。
測序深度不足導致低豐度物種遺漏。
忽略樣本間批次效應(需用ComBat校正)。
6. 工具與數據庫推薦
分析平臺:
QIIME2(全流程)、MEGAN(可視化)、STAMP(統計可視化)。
數據庫:
NCBI SRA(數據存儲)、MG-RAST(宏基因組分析)、EBI Metagenomics。
7. 應用領域
醫學:腸道菌群與肥胖、IBD、癌癥的關聯。
環境:污染物降解菌群、土壤肥力調控。
工業:廢水處理、發酵微生物優化。
NEWS
新聞動態service
科研服務1853712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