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多樣性研究是指通過高通量測序等方法檢測樣本的微生物組成和豐度的方法。微生物多樣性測序,也稱擴增子測序,是指利用合適的通用引物擴增環境中微生物的16S rDNA/18S rDNA /ITS高變區或功能基因,通過高通量測序技術檢測PCR產物的序列變異和豐度信息,分析該環境下的微生物群落的多樣性和分布規律,以揭示環境樣品中眾多的微生物種類及它們之間的相對豐度和進化關系。
項目流程:
土壤/污泥/沉積物/腐殖質≥ 3g;
水體濾膜(孔徑 0.22-0.45μm/直徑 3-4cm)≥ 1張;
糞便/腸道內容物 ≥ 0.5g(小鼠 3 粒)
瘤胃液/發酵液/組織液(離心有明顯沉淀) ≥ 1mL,沉淀0.5g
拭子 ≥ 3個
動物/人組織 ≥ 1g
血漿 ≥ 1mL
鮮奶 ≥ 8mL
液氮或 -80℃保存;干冰運輸
結果提供測試報告及原始數據,測試周期1個月左右,具體可聯系我們工作人員,部分結果展示如下
樣本聚類柱狀圖/OTU 及其分類學水平 heatmap 圖
1、16S相關文章中選擇的測序區域各不相同(如V4,V3-V4,V1-V3,V3等),選擇的依據是什么,選擇哪個區域比較好?
不同物種不同區域多樣性不同,選擇不同區域測序結果會有不同,可能會造成物種多樣性的低估或高估。在非全長16S測序的情況下,測序區域也并非越長越好,跟全長16S結果z相近的測序區域即是z優選擇。如無特殊要求,我們一般推薦V3-V4區測序,根據我們大量的項目經驗,目前測序項目較多的區域為V4, V1-V3, V3-V4, V4-V5, V5-V6,具體項目測序區域也可參考相關文獻進行選擇。
2、若關注環境中的真核微生物多樣性,18S測序和ITS測序哪個更好?
ITS測序主要是針對真菌多樣性的研究,注釋準確度高;18S測序針對的是真核微生物,注釋到的范圍廣,但是就真菌來說精確度相對較低;可根據研究目的合理選擇測序方案。
3、16S測序一般推薦多少樣本量?
16S樣本多樣性及組間差異分析是基于統計結果進行的分析,一般樣本數越多,統計結果越準確。z低樣本數要求如下:組間多樣性分析樣本(組別≥2,每組樣本數n≥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