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信息
制作植物細胞切片是觀察細胞結構的關鍵步驟,以下為詳細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項,助你輕松掌握實驗技巧:
一、實驗材料與工具
植物樣本:新鮮嫩葉(如菠菜下表皮)、根尖或花瓣(含水少更易切)
工具:雙面刀片、載玻片、蓋玻片、鑷子、吸水紙
試劑:清水、碘-碘化鉀溶液(染細胞核)、亞甲基藍(染細胞質)
儀器:光學顯微鏡(推薦100-400倍觀察)
二、切片制作步驟
1. 取樣與處理
選擇薄區域:撕取葉片下表皮(帶葉肉細胞)或切取根尖分生區(1-2mm)
預處理(可選):
根尖固定:卡諾固定液(乙醇:冰醋酸=3:1)浸泡24小時,解離細胞
柔韌處理:50%甘油浸泡10分鐘,防止切片脆裂
2. 徒手切片技巧
“三明治”法:
將樣本夾在胡蘿卜/馬鈴薯塊中(支撐作用)
刀片蘸水,與樣本成30°角快速拉切(動作輕柔連貫)
選取最薄半透明切片(漂浮水面即為合格)
3. 染色與封片
梯度染色:
細胞壁/細胞質:1%亞甲基藍滴染1分鐘 → 吸水紙吸除多余染液
細胞核:稀釋碘液(1:5)復染30秒 → 清水沖洗
封片技巧:
蓋玻片一側先接觸液滴,45°角緩慢蓋下(避免氣泡)
溢出染液用吸水紙從對側吸除
三、顯微鏡觀察要點
低倍鏡定位(10×):
尋找薄而均勻的藍色區域,避免厚區反光過強
高倍鏡觀察(40×):
調節細準焦螺旋至細胞質流動可見(活細胞標志)
典型結構識別:
細胞壁:深藍色邊框(亞甲基藍染色)
細胞核:棕褐色圓點(碘液染色)
液泡:透明區域(未染色,占據成熟細胞大部分體積)
四、常見問題解決
五、創新實驗設計
活體染色觀測:
0.1%中性紅溶液染色液泡系,實時觀察胞質環流(需保持細胞活性)
特殊結構展示:
番紅-固綠雙重染色法區分木質部(紅色)與韌皮部(綠色)
電子顯微鏡樣本:
戊二醛-鋨酸雙重固定,環氧樹脂包埋超薄切片(60-90nm)
六、安全與環保
銳器處理:使用后的刀片放入專用銳器盒
廢液回收:含重金屬染色劑(如醋酸洋紅)需單獨收集
生物安全:實驗后載玻片煮沸消毒(避免病原微生物污染)
NEWS
新聞動態service
科研服務1853712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