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信息
免疫熒光技術是生物醫學研究中一項強大而廣泛應用的工具,它利用特異性標記的抗體來高靈敏地探測和定位樣本中的特定蛋白質。這項技術的核心基于抗體與抗原間的特異性結合,涉及以下關鍵步驟:目標抗原與抗體結合,隨后熒光標記的二抗抗體與復合物結合,從而揭示目標分子的位置和分布。
實驗前準備與操作技巧詳解:
細胞培養與涂片制作:
對于貼壁生長細胞,需提前將它們接種在預處理的蓋玻片上,待細胞單層形成后清洗并取出玻片。懸浮細胞則需離心后,用PBS洗滌,通過離心或直接涂片機制備片。
固定:
根據實驗需求選擇合適的固定劑固定細胞,固定后,細胞可在PBS中含疊氮環境下4℃保存長達3個月,正式實驗前需PBS洗滌三次,每次5分鐘。
通透處理:
若采用甲醛等交聯劑固定,需進行通透以確保抗體能接觸抗原。選擇通透劑需考慮抗原特性,通透時長約5至15分鐘,之后再用PBS洗滌三次,每次5分鐘。
封閉:
使用封閉液封閉細胞,時間大約30分鐘,減少非特異性結合。
一抗結合:
室溫下孵育1小時或4℃過夜,之后PBST漂洗三次,每次5分鐘。
二抗結合:
間接免疫熒光需二抗,室溫避光下孵育1小時,BST漂洗后,每次5分鐘,z后用蒸餾水沖洗。
封片及觀測:
添加封片劑,封片后,熒光顯微鏡下觀察并記錄結果。
NEWS
新聞動態service
科研服務1853712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