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信息
脂質代謝異常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腦腫瘤及缺血性腦損傷的核心病理機制之一。傳統脂質染色技術(如油紅O、蘇丹染色)受限于分辨率低、特異性差等問題,而Bodipy(硼二吡咯甲烷)熒光染色技術憑借其高量子產率、光穩定性及靶向性,成為腦組織脂質研究的“金標準”。本文系統解析Bodipy染色的技術原理、實驗方案優化策略及在神經科學領域的創新應用,為腦疾病機制研究與藥物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一、Bodipy染色技術原理與試劑選擇
1. Bodipy染料的特性與優勢
Bodipy(Borondipyrromethene)是一類具有剛性平面結構的熒光探針,其核心優勢包括:
光譜可調性:通過化學修飾可覆蓋可見光至近紅外光譜(如Bodipy 493/503、Bodipy 558/568);
脂質靶向性:Bodipy 493/503特異性結合中性脂質(如脂滴中的甘油三酯、膽固醇酯);
抗淬滅性:光穩定性優于傳統染料(如尼羅紅),適合長時間活體成像。
2. 腦組織染色探針選擇指南
二、腦組織切片Bodipy染色標準化流程
1. 樣本制備關鍵步驟
Step 1 組織固定與切片
固定液選擇:4%多聚甲醛(PFA)灌注固定,避免脂質溶解;
切片厚度:冷凍切片(10~20 μm)或石蠟切片(需脫蠟至水化);
關鍵點:避免反復凍融,防止脂滴結構破壞。
Step 2 染色液配制
工作濃度:Bodipy 493/503(1 μg/mL,溶于PBS或含0.1% Triton X-100的緩沖液);
對照設置:陰性對照(不加染料)、陽性對照(已知脂滴富集組織)。
Step 3 染色與封片
孵育條件:避光室溫孵育15分鐘(或4℃ 30分鐘),PBS沖洗3次;
封片劑:抗淬滅封片劑(如ProLong? Diamond + DAPI),-20℃避光保存。
2. 成像與數據分析
成像設備:
共聚焦顯微鏡(推薦63×油鏡,Z-stack層掃);
雙光子顯微鏡(深層組織成像,減少光毒性)。
定量分析:
脂滴參數:數量、面積、熒光強度(ImageJ/Fiji軟件);
空間分布:脂滴與神經元(NeuN)、膠質細胞(GFAP)的共定位分析(Coloc2插件)。
三、技術優化與質控策略
1. 常見問題與解決方案
2. 質控標準
分辨率驗證:脂滴直徑>0.5 μm應清晰可辨;
重復性要求:同一樣本三次染色CV<10%;
特異性確認:與油紅O染色結果高度一致(Pearson相關系數>0.85)。
四、應用場景與典型案例
1. 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
阿爾茨海默病(AD):
發現:AD模型小鼠腦內脂滴在Aβ斑塊周圍異常聚集;
技術亮點:Bodipy 493/503 + Thioflavin S雙染,同步可視化脂滴與淀粉樣斑塊。
2. 腦腫瘤代謝機制解析
膠質母細胞瘤:
應用:Bodipy-C12標記脂肪酸攝取,揭示腫瘤細胞的脂代謝重編程;
臨床價值:篩選抑制脂代謝的靶向藥物(如CPT1A抑制劑)。
3.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評估
模型構建:大鼠MCAO模型;
結果:缺血區脂滴積累與神經細胞凋亡正相關(r=0.72,p<0.01);
技術延伸:活體雙光子成像動態監測脂滴變化。
NEWS
新聞動態service
科研服務18537125967